政务公开 > 巴中市商务局 > 规划计划

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7—2025)

2018-01-04 11:46 来源: 办公室 作者:张志洵
  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17—2025)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思路。  现代物流业是以先进科技和现代管理技术为支撑,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供应链各环节一体化运作为核心,以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融合渗透发展为特点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和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立足巴中物流业发展现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规范管理为原则、优质服务为宗旨,着眼巴陕高速通达后区位的改善,科学定位物流业态,立足巴中处于西安、成都、重庆的几何中心及汉中至成都、重庆主通道的区位特征,优化物流园区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努力构建高效、生态、节能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巴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规划原则。

  1.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企业在枢纽建设、行业发展、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继续强化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行业调控、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 整合资源,提升水平。充分利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企业整合各类资源集约发展,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运作水平,带动区域物流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坚持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为主线,聚集各种物流发展要素,营造健康有序、竞争公平、宜业宜商的物流发展环境。

  3. 适度超前,重点突破。做好物流发展规划提前量,留足物流发展空间,增强物流设施承载能力和功能,加速集聚枢纽要素,加快形成物流发展竞争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构建跨区域、跨产业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创新物流组织运作模式,完善辐射带动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 服务导向,产业互动。坚持服务导向,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强力推进“退城入园”,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规划依据。

  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全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4.《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

  5.《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6.《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

  7.《四川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15—2020)》;

  8.《四川省“十三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9.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

  10.《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

  11.《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

  12.《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巴中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

  14.《巴中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15.《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5版);

  16.《巴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7.《巴中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15—2020)》;

  18.《巴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20)》;

  19. 其他相关规划。

  (四)规划期限。

  2017年至2025年。

  (五)规划范围。

  巴中市所辖3县2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即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和巴中经济开发区。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特色工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4.66亿元,同比增长7.8%,增长速度连续6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5.59亿元,增长10.1%。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21%,比全省平均值高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成本依然较高。

  专栏1:2009—2016年全国、四川省、巴中市GDP增速
地区

  年份
巴中市 四川省 全国
2009 14.3% 14.5% 9.2%
2010 14.7% 15.1% 10.4%
2011 15.2% 15% 10.3%
2012 13.9% 12.6% 7.7%
2013 10.7% 10% 7.7%
2014 9% 7.7% 7.4%
2015 8.6% 7.9% 6.9%
2016 7.8% 7.7% 6.7%


  (1)第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加快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转方式、调结构,强支撑、保供给,促改革、助增收,抓监管、保安全,大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推进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努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构建新型农业产品、生产、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动能,奋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十三连增”,规模种植面积达62万亩,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9.92亿元,增长3.7%。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抽检总体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2)第二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把握工业起步期、城镇化加速期的阶段特征和“四化”同步发展趋势,坚持贯彻“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强力推进产业培育,加快园区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以生态工业为主的产品群、产业群,积极培育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巴中造”的工业产品逐步走向全国、全世界。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53.94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增加值156.03亿元,增长9.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8户。

  (3)第三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城市综合体、商场、超市相继竣工运营。第三产业整体虽然以传统产业为主,但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物流、咨询服务、广告、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914.31亿元,同比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200.8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5:46.6:36.9。

  2.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全市围绕全面构建“6631”综合交通体系,以“148”交通项目为重点,突出“加密、联网、升级”主攻方向,建成以空铁高为骨干、融入全国、综合立体的对外大通道,以国省干道和县(区)环线为支撑、辐射全域、畅通高效的市域内循环,以通乡到村农村公路为网络、覆盖村组、联网成带的通畅乡村路,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交通运输信息化良好起步,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1)公路运输现状。

  境内现有巴(中)广(元)高速、成(都)巴(中)高速、巴(中)达(州)高速、巴(中)陕(西)高速巴中至南江关坝段、巴(中)广(安)渝(重庆)高速等5条高速已通车;巴(中)万(源)高速正在加快建设,镇(巴)广(安)高速、巴(中)苍(溪)高速纳入四川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1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5公里、普通国道570公里、省道1240公里、农村公路15079公里,实现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99.7%。

  (2)铁路运输现状。

  巴(中)至达(州)铁路建成通车,开行了巴中至成都、重庆等地旅客列车,巴中东站和平昌站已开办货运业务。汉(中)巴(中)南(充)快速铁路和巴(中)广(元)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汉(中)巴(中)南(充)快速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四川省“十三五”规划。

  (3)航空运输现状。

  巴中恩阳机场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将实现通航。加快开工建设通江、南江、平昌通用机场。

  (4)水路运输现状。

  巴中现有航道总里程645.4公里,其中Ⅶ级航道336.8公里。五年累计整治航道40公里,建成综合性码头2 个、小码头105个,改造公益性渡口和码头105个,更新渡船137艘,实施渡改人行桥100座。

  3.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全面改善以及巴中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物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社会各类机动车保有量35.82万辆,比上年增长5.8%;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078.2万吨,同比增长12.5%;货物运输周转量40.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0%;快递业务量324.72万件,增长76.1%;快递业务投递量2062.12万件,增长79.8%。

  电商物流快速发展。全市75%的规上工业企业、80%的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建成电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培育电商企业436家,建成5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47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发展特色网店1000个。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23%;网络零售额突破32亿元。各县(区)先后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其中,平昌县东城物流园区已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他规划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正积极推进建设。

  (二)优势和机遇。

  1.物流需求量潜力巨大。

  根据需求量预测,2020年全市物流需求量将达到6949万吨,比2015年增长超过2倍,2025年物流需求量将达到10697万吨,物流需求量潜力巨大。

  2.交通新枢纽。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巴中正成为联结川陕渝的重要交通枢纽,“南连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663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快构建,物流区位优势明显。

  专栏2:巴中市区域交通枢纽规划图

  3.国家政策机遇。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规划建设兰州—广元—巴中—达州—万州经济走廊、汉中—巴中—南充快速铁路和广元—巴中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将极大提高巴中经济地位,改善巴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国务院相关部委将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川陕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矿产资源丰富。

  我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石墨资源储量丰富,远景储量3亿吨以上,为全国最大单体矿。霞石居全国前5名、居全省第1名。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石矿2700万吨,以及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石墨、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矿产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5.生物资源丰富。

  巴中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北依秦岭,背靠大巴山,森林覆盖率58%,山地占总面积的90%。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3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068万立方米。共有野生动植物2400多种,其中大鲵、红豆杉、珙桐、独叶草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植物65种,被中外专家称为“物种避难所”“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三)挑战和问题。

  1.周边城市物流成本竞争挑战。

  巴中市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周边城市,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巴中地处山区,高速公路修建成本远高于周边城市,由此导致路桥费居高不下。二是巴中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期,工业产值相对较低,巴中境内货物“进大于出”,出境空载率高达85%以上,远高于周边城市50%空载率,由此导致公路运费居高不下。

  2.周边城市区域位置挑战。

  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渝西地理“几何中心”地位日渐凸显,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周边城市如达州、广元对巴中构成了挑战。达州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四川对外开放的“北大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

  3.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

  我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不强,服务范围有限,运输方式较为单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缺少统一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物流管理水平较低,使得物流成本偏高,从而制约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不优。

  我市物流业起步较晚,缺乏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物流设施,既没有专业的物流园区,也没有大型的物流货场,连规范的停车场和配送中心都屈指可数。物流企业准入门槛较低,专业人才不足,形成市场无序竞争、服务质量不优的状况。

  5.规划布局缺乏统筹,功能定位不清。

  各县(区)都规划有1—2家物流园区,但规模普遍偏小,辐射带动能力弱。规划建设的7家物流园区(中心),有3家定位为商贸服务型,3家定位为综合服务型,1家定位为粮食物流中心。从种类上看,缺乏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和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从定位上看,各园区缺乏有特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定位,同质化现象明显。

  6.科学决策缺乏支撑,资源统筹不力。

  全域现代物流业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需要科学的统计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巴中现有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尚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定量地反映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管理存在职能分割、衔接不畅、协作难度大等问题,统筹协调、优化服务、综合管理的机制尚待完善。

  (四)发展战略。

  专栏3: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
  内因

  外因
优势 劣势
1.交通新枢纽

  2.物流市场潜力大

  3.矿产资源丰富

  4.生物资源丰富
1.缺乏现代物流理念

  2.缺乏科学规划

  3.物流企业两级分化

  4.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机遇 优势—机遇发展战略 劣势—机遇发展战略
1.物流需求量大

  2.政策扶持

  3.借力“一带一路”

  4.投资价值洼地
1.借力政策打造川陕渝交通新枢纽

  2.借力政策推进发展“多式联运”

  3.借力“一带一路”打造川陕渝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4.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1.借力政策培育和引进物流龙头企业

  2.借力政策加强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3.加快城市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4.加快发展电商物流
威胁 优势—威胁发展战略 劣势—威胁发展战略
1.周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竞争优势

  2.周边城市物流成本竞争优势
1.把握地理“几何中心”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追赶周边城市,加快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2.把握资源优势,提升仓储、流通加工、分割包装等物流增值服务,弥补运输成本劣势
1.加强物流科研、人才培养与引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2.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规划定位和目标

  (一)规划定位。

  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与国家和省总体战略布局相衔接,充分发挥巴中生态和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交通枢纽等优势,将巴中建设成为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川陕渝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1.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以促进川东北经济交流与合作为重点,发挥巴中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将巴中建设成为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2. 川陕渝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以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为重点,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将巴中建设成为川陕渝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根据全域现代物流体系战略目标,制定巴中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中期及远期阶段目标,以此保障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中期目标(2017—2020年)。

  2017—2020年为巴中全域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与升级阶段,中期目标是将巴中建设成为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1)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完成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一期)、恩阳空港物流园区(一期)和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和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物流通道。

  (2)市场主体。

  培育和引进4—5家综合评级2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企业入驻率达50%以上,入驻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达100亿元。培育和引进10家大中型现代制造、商贸企业。

  (3)经济指标。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低2个百分点,达到周边城市的平均水平。

  2.远期目标(2021—2025年)。

  2021—2025年为巴中全域现代物流的生态系统建设和完善阶段,远期目标是将巴中建设成为川陕渝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1)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完成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二期)、恩阳空港物流园区(二期)、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

  (2)市场主体。

  培育和引进15家2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园区企业入驻率达80%以上,入驻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超200亿元。引进20家以上的大中型现代制造、商贸企业。

  (3)经济指标。

  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低3个百分点,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物流体系布局。

  1.总体结构。

  我市物流体系的总体布局为“两园区(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恩阳空港物流园区)、五中心(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多节点(县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站)”,形成“两园区五中心多节点”的物流体系布局。

  专栏5:巴中物流节点体系情况
布局体系 名称 功能定位 等级
两园区 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 货运枢纽型 一级节点
恩阳空港物流园区 综合服务型
五中心 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 商贸服务型 二级节点
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 电商服务型
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 生产服务型
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农贸服务型
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 商贸服务型
多节点 县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站 乡镇集散

  城市配送型
三级节点


  专栏6:巴中市物流节点体系布局图

  2.物流节点用地和投资规模。

  到2025年,全市物流总量约为11000万吨,重要物流节点承担的物流处理量为物流总量的60%,约6600万吨。其中,由一、二级物流节点(即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承担的物流处理量约为4300万吨。

  根据整合资源和集约化发展的原则,巴中物流节点体系用地总规模约为9714亩。

  专栏7:巴中物流体系用地规模情况
名称 用地规模(亩)
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 834
恩阳空港物流园区 1500
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 1600
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 650
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 400
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530
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 1400
县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站 2800
合计 9714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物流园区建设投资强度推荐标准,选取不同类型的投资强度临界值作为计算依据,依据实际建设情况和企业规划情况,巴中物流体系的建设投资总规模约为68.6亿元。

  专栏8:巴中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投资规模情况
名称 投资规模(亿元)
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 13
恩阳空港物流园区 15
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 10
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 4
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 3
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4.2
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 8.4
县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站 11
合计 68.6


  注:物流配送服务站投资强度按40万元/亩计算。

  3.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1)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

  规划规模。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占地834亩,规划投资13亿元,年物流处理量1640万吨。选址位于巴中铁路东站附近,由巴中经济开发区规划公路“一路”与“十四路”相交处以西地块和巴中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组团构成,距离银昆高速和万广高速10公里以内。规划一期投资9亿元,年物流处理量740万吨;二期投资4亿元,年物流处理量900万吨。

  功能定位。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是巴中的一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成为巴中未来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其功能定位为:

  公铁联运货运枢纽。依托巴中铁路东站,在货运站附近建设以公铁联运为核心功能的区域性枢纽型物流园区,成为巴中连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和大宗货物的转运基地,以处理铁路散堆装货物业务和铁路集装箱货物为主,处理工业原材料、机电产品和鲜活食品等大宗散货业务为辅,为多式联运提供公路货运集散服务,为巴中及周边区域乃至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生产制造业等提供中转服务、高端物流服务。

  粮食商贸型物流中心。为巴中市及周边地区提供集粮食仓储、运输、配送、粮油加工、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物业租赁、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保障巴中地区的粮食安全,丰富粮食供应品种,同时也将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冷链物流中心。为全市及周边城市主要聚集区提供农产品冷藏、速冻、交易、加工、配送等完善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进一步拉动全市经济发展。

  服务对象。工业、商贸、农业、货运、农产品冷链等行业。

  辐射范围。四川省内及周边省、市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目标。2020年完成一期建设,2025年完成二期建设,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2)恩阳空港物流园区。

  规划规模。恩阳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占地1500亩,规划投资15亿元,年物流处理量350万吨。选址位于恩阳区临港产业园内,距巴中机场5公里,临近巴苍高速,与成巴、巴广、巴陕、巴广渝、巴达高速公路互通互达,交通组织较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规划一期投资5亿元,年物流处理量100万吨。二期投资10亿元,年物流处理量250万吨。

  功能定位。恩阳空港物流园区是巴中的一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成为巴中未来的空港型物流综合服务园区,其功能定位为:

  航空物流中心。依托巴中机场,建设辐射西部地区的航空枢纽型物流园区,发展航空运输及相关仓储、配送、快递业,为高附加值、时效性货物提供航空物流服务,建成农产品交易、空港(综合)物流、物联网总部平台、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园区。

  公路货运枢纽。依托临近巴苍高速、成巴高速、广巴高速、广巴渝高速和物流设施完善的优势,建设成为四川省东北部的公路货运枢纽,创新“巴中公路港”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探索构建“西部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紧紧围绕“物流价值链”与“增值服务价值链”,通过线上“互联网物流平台”与线下“公路港实体网络”融合联动的运营方式,为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及个体货运司机等提供综合性物流及配套服务。

  冷链物流中心。依托航空及周边便利的公路条件,为巴中的农产品和冷链行业提供运输、配送、仓储、冷链加工等物流服务以及农产品批发,线上线下交易等延伸服务。

  服务对象。航空货运、商贸、农业、冷链业、快递、电商等行业。

  辐射范围。一期以西部地区为主,二期辐射国内主要省市。

  建设目标。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2025年完成二期建设,成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

  4.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1)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

  规划规模。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占地1600亩,规划投资10亿元,年物流处理量640万吨。选址位于南江县城东绕城沿线,临近巴陕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

  功能定位。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是巴中的二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成为秦巴经济区未来的农产品商贸物流核心园区,其功能定位为:

  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打造集核桃、蔬菜、水果交易中心、禽蛋及粮油交易中心、冷冻食品交易中心、水产交易中心、冷库、物流加工服务中心、检测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综合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平台。

  服务对象。农业、商贸业等行业。

  辐射范围。川陕渝地区。

  建设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2024年力争成为省重点物流项目。

  (2)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

  规划规模。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规划占地650亩,规划投资4亿元,年物流处理量430万吨。项目选址位于平昌县江口镇大宁村,紧邻巴达高速平昌东互通出口。目前,投资1.5亿元,占地81亩的电商物流城于2015年10月竣工投运。

  功能定位。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是巴中的二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成为巴中未来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其功能定位为:

  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依托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物流设施,打造以农产品电商物流为特色、以电商集聚为重点,集线上交易、线下展示、电商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创业孵化、培训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重要的电商配送中心、重要的物流节点。

  冷链配送中心。为辖区及周边人口主要聚集区提供冷藏、速冻、交易、加工、配送等完善的一站式城市冷链物流服务。

  服务对象。农业、商贸、快递、电商等行业。

  辐射范围。巴中及省内周边区域。

  建设目标。2022年力争成为省重点物流项目。

  (3)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

  规划规模。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规划占地400亩,规划投资3亿元,年物流处理量340万吨。选址位于南江县乐坝镇,规划在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园区附近,紧邻巴广公路、广巴铁路,工业物流交通条件便利。

  功能定位。南江县工业物流中心是巴中的二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为巴中的石墨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的现代工业物流中心,其功能定位为:

  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为巴中石墨产业园区内的石墨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等物流需求。

  服务对象。工业、制造业、石墨产业集群等行业。

  辐射范围。川陕渝及全国。

  建设目标。2025年力争成为省重点物流项目。

  (4)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规划规模。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占地530亩,规划投资4.2亿元,年物流处理量300万吨。选址位于通江县城东南侧,西邻通江河,南接春在乡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是巴中的二级物流节点,规划目标是成为通江县未来的农产品和城市配送物流中心,其功能定位为:

  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打造具有通江特色,集银耳、茶叶、蔬菜水果、禽蛋及粮油交易中心、冷冻食品交易中心、水产交易中心、冷库、物流加工服务中心、检测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综合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平台。

  冷链配送中心。为辖区内及周边人口主要聚集区提供冷藏、速冻、交易、加工、配送等服务完善的一站式城市冷链物流服务。

  服务对象。农业、商贸业等。

  辐射范围。巴中及省内周边区域。

  建设目标。2025年力争成为省重点物流项目。

  (5)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

  规划规模。西部现代建材汽贸物流中心围绕川陕渝重要枢纽联结地的发展目标,建设服务川东北地区、对接成渝—关天经济区的物流集散中心,在规划区构建由盘兴物流园、汽贸物流中心、临空物流中心。规划物流仓储用地1400亩,规划投资8.4亿元,年物流处理量600万吨。

  盘兴物流园。建设各大类建材及其他大宗商品组成的一级综合性市场,配套相关的仓储物流设施、物联网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现代流通体系,结合其他金融配套、生活配套,形成覆盖西部的物流枢纽节点式综合性园区。

  汽贸物流中心。集汽车贸易、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等汽车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商贸城。

  临空物流中心。依托巴中机场、绵巴万高速等,主要发展空港商贸物流,建成服务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企业的跨区域配送中心以及为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业务配套的产品交易中心。

  功能定位。四川东北部的现代生态汽贸、建材物流贸易中心:集物流批发、会展销售、游乐休闲、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于一体,配套仓储物流设施、物联网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现代流通体系的巴中市一级综合市场示范绿色产业园。

  服务对象。建筑建材公路货运等企业和消费者。

  辐射范围。覆盖巴中市内和周边地区。

  建设目标。2020年完成建设,2023年力争成为省物流重点项目。

  5.物流节点建设规划。

  规划物流节点承担年物流处理量为2300万吨,总占地2800亩,总投资11亿元。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区位等条件,选取清江、化成、水宁寺、鼎山、柳林、渔溪、驷马、白衣、响滩、邱家、元山、岳家、云台、诺水河、涪阳、永安、沙溪、广纳、铁佛、长赤、沙河、下两、赶场、正直等24个重点乡(镇)为重要物流配送节点。同时统筹考虑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在中心村、聚居点规划布局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站点。在后续的规划中,对接《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5版),统筹考虑曾口火车站区域物流园区布局(二级物流节点)。

  6.冷链物流节点布局规划。

  发挥巴中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全面推进巴中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形成“两心、三点、四带”为基础的冷链物流发展布局。

  专栏9:巴中冷链物流发展布局
1.“两心”:以恩阳空港物流园区和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形成川东北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区。

  2.“三点”:重点在南江、通江、平昌建设专业型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

  3.“四带”:构建西向广元、绵阳、成都,东向达州、万源、万州,北向汉中、西安,南向广安、重庆四大冷链物流发展带。


  (1)“两心”。

  依托巴中恩阳机场和公铁货运枢纽,以恩阳空港物流园区和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形成川东北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区。新建一批冷藏设施,重点建设大型综合型、多功能型的冷链物流项目,形成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体系。

  (2)“三点”。

  “三点”:即在南江秦巴商贸物流园区、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和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中心,建设大中型冷链物流配送基地。

  南江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建立完善的猪、牛、活禽类,特别是南江黄羊的冷链配送,发展特色水果的冷链保鲜配送和反季蔬菜的冷链配送。

  通江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猪肉、银耳、茶叶等冷链配送体系,积极促进畜禽冷链物流配送。

  平昌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果蔬、茶叶和水产类的冷链物流。

  (3)“四带”。

  “四带”:以恩阳机场为中心,依托成巴高速公路、巴达高速公路、巴陕高速公路、绵巴万高速公路、广巴铁路、巴达铁路、汉巴南铁路、巴广渝铁路等交通网络,构建巴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四个通道带。向西构建巴中—广元—绵阳—成都物流通道,向东构建巴中—达州—万源—万州物流通道,向北构建巴中—汉中—西安物流通道,向南构建巴中—广安—重庆物流通道。以沿线大中型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为主导,连接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建设东、南、西、北冷链物流带,形成对内对外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及通道。

  (二)物流产业联动。

  物流产业联动包括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和其他产业对物流业的促进。结合巴中产业特点,巴中全域物流业发展必须与农产品和粮食行业、制造业、商贸行业、文化旅游业及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产业互动,互相促进。

  1. 物流业与农业联动。

  (1)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为农业物流配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提高农业物流技术水平。

  借鉴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物流运作经验,以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积极发展农产品储运技术、农产品包装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现代化农业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3)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以服务巴中特色农副产品、冷冻冷藏产品交易为中心,畅通冷链上下游,打造集冷冻加工、冷冻储存、冷藏运输、冷冻销售于一体的全程无断链、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动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产业形态创新和市场结构创新。

  (4)加强农业物流技术研究与教育。

  扶持巴中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物流企业开展农业物流技术研究,对农业物流技术研究课题的申报予以一定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加强对农业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其从业能力与素质。

  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

  (1)释放制造加工业的潜在物流需求。

  支持物流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提高适应制造企业需求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对接共享、业务联动,引导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释放制造企业潜在物流需求。

  (2)推动制造业物流服务社会化。

  鼓励制造企业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经营理念,加快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整合步伐,剥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将原材料采购、生产、成品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整合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巴中物流社会化水平。

  3. 物流业与商贸业联动。

  (1)推动商贸业物流服务社会化。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剥离仓储配送业务,将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以实现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推动大型卖场、连锁超市、专业市场走向交易与物流相分离的经营模式。支持物流企业建立城市配送中心,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集中采购与专业配送服务,增强供应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间供应链一体化衔接能力,提升由供应商到零售商的物流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配送服务能力。

  (2)构建城市配送与快递网络。

  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建设城市配送网络,开发小批量、多品种的城市配送服务产品,力争成为城市物流线路的核心提供商。规划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大力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物流调度,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城市配送,并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4. 物流业与文化旅游业联动。

  (1)推动旅游路网建设。

  高品位打造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核心区、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特色乡村旅游集聚区,加快推进“三园八区五基地”为代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增强旅游路网在促进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三业”联动中的作用。

  (2)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开发生态体验、生态文化、生态科普、生态康养、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生态康养、生态科普、康体健身、山地运动训练基地。依托南江黄羊、富硒茶、金银花、核桃、蜂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米仓古道、巴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满足游客需求。通过特色旅游商品的销售将巴中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推向更大的市场,提高农产品物流需求,促进巴中农副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

  (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推动餐饮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假日酒店、农家酒店、快捷酒店”等经济型酒店,积极发展文化特色主题酒店。高标准建设和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点,配套建设生态度假营地、自驾车营地和集装箱酒店,促进物流业与文化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5. 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联动。

  (1)优化电子商务投资环境。

  加快巴中的物流配送设施、智慧物流平台、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创新电商投资政策制度、提高电商投资项目办事效率、完善电商投资促进服务等。

  (2)培育电子商务产业链。

  以初步成型的平昌县东城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为载体,大力培育以网上交易为核心,技术、物流、支付、认证、数据等支撑服务为外延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项目。通过引进产业链,培育以电商服务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形成电商集聚效应。

  (三)物流信息化和智慧物流建设。

  依托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战略的有利时机,推进信息共享交换中心建设,重点建设服务全市的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和政务网络中心,为现代物流的认证、交易、在线支付等环节构筑便捷、诚信、安全的信息支撑体系。

  1. 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支持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集聚整合物流供需资源,为用户提供采购、交易、运作、跟踪、管理和结算等全流程服务,加强平台间互联互通,实现全国全网联网调度,线下线上同步整合,对物流业务分布热点、货源结构、流向分布以及车源结构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与物流业发展配套的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提高生产、流通和物流企业的及时响应能力,促进精益生产和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RFID、智能分拣系统、物流优化和导航集成系统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物流作业单元化水平,物流流程标准化水平,物流交易服务数据化水平,物流过程可视化水平。以信息化为基础,对物流全流程进行监控,推动物品在起始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并且保持单元化状态直至终点,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

  2. 加快智慧物流建设。

  (1)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提高分拨效率,促进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物信息的精准对接,加强人员、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信息的有效匹配。优化配送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路况信息,建立交通状况模型,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实现自动调配,鼓励运用北斗等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加强流程控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环境及安全、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2)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网络。

  支持物流、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和专业化末端配送企业进行多方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资源,实现末端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统一化,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配送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设立物流末端配送站。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提升自助设施的人性化体验和便捷性。

  (3)加快民生领域的物流发展。

  支持物流企业与连锁实体商店、餐饮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机关院校等开展商品体验、一站式购物、末端配送整合等多种形式合作。加快以鲜活农产品、食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发展,依托先进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4)加快完善城乡物流对接。

  完善城乡物流对接,一方面是解决好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另一方面是解决好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城市通行证制度改革,研究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和交通的限制,以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以提高快递车辆的配送效率。建立和完善公共配送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城乡配送节点。创新模式,发展农村物流。科学规划配送网络布局、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行业资源整合与业务延伸,鼓励末端配送模式创新,推动快递下乡,更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寄递需求。

  3.智慧物流建设重点工程。

  建设智慧物流符合现代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节能环保,改善服务。

  专栏10:巴中智慧物流建设工程
1. 物流标准化工程:重点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物品编码标准,加快制订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

  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拓展物流信息平台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

  3. 物流农村服务工程: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整合县(区)、乡(镇)现有流通网络资源,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4. 物流社区服务工程:依托“电子商务进社区”工程,新建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社区物流便民基础设施。

  5. 冷链物流工程:支持物流企业引进现代冷链技术优化运作流程,推广应用电子化运单、温湿度记录系统、物联网等技术。

  6. 物流绿色循环工程:加强物流包装标准化和分类回收利用工作,提高物流包装物循环利用效率。

  7. 物流创新工程: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物流创新平台或研究机构,着力解决物流重大技术瓶颈。


  (1)物流标准化工程。

  加快物流技术、装备、作业流程、信息交换、服务规范等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重点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物品编码标准,加快制定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围绕托盘标准化及其循环共用,以物流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托盘租赁服务企业为主体,上下游联动推进物流标准化。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

  鼓励现有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拓展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辐射能力,形成3—5个具有整合物流资源能力的大型物流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开放物流相关信息,满足企业、社会和最终用户的需求。

  (3)物流农村服务工程。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工程,整合县(区)、乡(镇)现有流通网络资源,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发挥物流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构建中的支撑作用。

  (4)物流社区服务工程。

  依托“电子商务进社区”等工程,新建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社区物流便民基础设施,发展网购自提点,推广智能终端自提设备。支持连锁零售企业、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企业、生活服务类企业共同打造便民利民的社区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难题。

  (5)冷链物流工程。

  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程,推广应用电子化运单、温湿度记录系统、物联网等技术,确保加工制作、储藏、运输、配送、销售各个环节始终处于温控状态,实现运营透明化、流程可视化、查询便利化,降低损耗率。支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鼓励经营鲜活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有效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6)物流绿色循环工程。

  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利用配送渠道,回收利用废弃包装物。开展物流业包装标准化和分类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利用效率。推广使用新型物流包装技术和材料,促进包装减量化和可循环使用,以及包装废弃物易降解和无害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环保公益宣传,树立理性包装和绿色包装理念。

  (7)物流创新工程。

  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物流领域创新平台或研究机构,着力解决物流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鼓励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创新体制与模式,重点开展物流机器人、云计算、北斗导航、模块集成、信息采集与管理、数据交换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电子合同、电子结算、物流跟踪、信息安全、顾客行为分析等技术应用。推动电商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五、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

  (一)实施进度。

  1.2017年。

  在全面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完成《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7—2025)》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和政府审定。

  2.2017—2020年。

  启动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综合物流园区、恩阳空港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南江秦巴商贸物流中心、平昌县东城电商物流园、通江县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引进和培育重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强强联合,支持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改造升级,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2021—2025年。

  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物流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成整合、共创、分享、共赢的全域物流生态系统。

  (二)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机制。

  (1)完善组织机构。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制定并逐步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各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做好物流项目的土地征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

  (2)明确角色和作用。

  政府发挥统筹调控、引导和管理监督职能。园区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物流设施、综合服务吸引和集聚物流企业、整合入驻企业的资源;物流企业为主要的物流服务提供方。通过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协同,降低非物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业户的物流成本,提升非物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业户等主体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行业主体协同共赢的原则下,推动物流乃至全市经济的全面高效高速发展。

  (3)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

  成立现代物流和采购协会,强化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支持各县(区)成立二级物流协会(分会)或物流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促进其更好地承担起规范市场和行业自律的职能,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配合制定、推广物流行业标准。

  2.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

  (1)建立全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具有巴中特色的全域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准确、及时地反映巴中社会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监测分析全市物流业运行状况,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巴中物流业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为政府制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和管理办法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2)完善现代物流统计的工作机制。

  针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制造业、商贸业、文化旅游业和重点个体工商户、专业户等分别设计调查表格(统计报表),用于基础资料与数据的收集,根据物流统计工作中涉及的实际问题,设计物流统计工作流程,分别在行业数据收集、企业数据调查、报表填写培训、统计数据汇总、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报告发布等阶段与环节,建立合理完善的工作机制。

  3.加大专项政策扶持。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市、县(区)财政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项目监管、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采取股权投入、资金注入、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构建物流体系。重点对经省、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物流骨干企业等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建设用地支持。

  科学制定全市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对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纳入规划统筹安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并纳入年度供应计划。适时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依法组织物流项目用地供应。

  (3)开辟物流绿色通道。

  规范城市配送车辆管理,在市区合适地点规划部分小型货车临时停驻点,满足居民物品运输需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物流业务的发展和交通情况,优化城区配送车辆执法,为城区内配送车辆在城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4)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积极推动物流企业与学校合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重点培训储存管理、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管理人才,重点培养报关报检、单证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

  4.创新投融资方式。

  (1)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根据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梳理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创新多样化投资主体。

  除政府、物流企业投资外,积极鼓励和吸引个人、外资等多种投资主体到巴中投资物流产业,积极培育引进涉外跨境物流机构。

  (3)创新物流金融产品。

  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5.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统一接口标准,整合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资源,建立基于云服务的联通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口岸联检单位等各方共享的巴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逐步与我市银行、保险、税务、工商等信息系统联网,建成服务全市物流产业的综合公共信息平台。

  六、国民经济评价

  科学编制《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7—2025)》(以下简称《规划》),对巴中现代物流业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和健康、稳定、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科学编制《规划》能有效提高巴中地区物流效率,加快区域物资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更有利于提升巴中经济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物流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8%以上,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物流从业人数达5万人。

  (一)物流业对第一产业提升效应。

  巴中农业正在走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可增强巴中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巴中地区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巴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到2025年,全市农业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达到0.7以上,农业物流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比例达到1:0.5。

  (二)物流业对第二产业提升效应。

  巴中工业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广物流产业理念,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巴中地区工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提升巴中地区物流社会化水平,提高巴中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树立巴中地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到2025年,全市第三方物流占原材物流、产成品物流、商贸物流比例达38%、62%、34%以上,物流成本占工业产品总成本比重下降到20%以内。

  (三)物流业对第三产业提升效应。

  巴中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潜在物流需求量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可增加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提升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巴中地区“三产融合”。到2025年,全市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

  七、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巴中市全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始终,充分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我市绿色生态文明建设。

  (一)实施规划的环境影响。

  1. 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物流节点体系的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用地类型向工业、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等用地转变,使区域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 基础设施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

  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尤其是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各项施工活动、建筑材料的装运加工将对所在地造成短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废气、废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和水土流失等。

  3. 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

  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运营期间,仓库作业,包装和流通加工作业,尤其是装卸搬运操作产生的噪声、废气、废水,流通加工设备产生的噪声、粉尘、废弃物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二)治理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

  1. 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选址和集疏运网络,避绕水源地、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尽量减少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或重建。

  2. 推进物流园区生态化建设。

  以发展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为重点,强化物流园区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园区生态工业设计,通过区内、区外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水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配套建设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促进园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规范环保工程设计和施工,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

  4. 实施绿色物流,节能减排控制污染。

  (1)实施绿色运输。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系数和车辆运营效率,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采取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业务模式降低排放;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造成环境危害。

  (2)实施绿色仓储。合理规划仓库的布局和选址,集中社会库存,发挥物流节点体系的规模和经济效应;通过装卸机械“油改电”、变频技术和优化装卸流程实现绿色装卸搬运;根据巴中的地域特点,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在仓库和堆场的应用,实现绿色照明;减少商品和货物的过度包装,对包装材料和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绿色包装。

  (3)实施绿色流通加工。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与废弃物有关的污染。

  (4)实施绿色施工。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封闭围挡,加强城镇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控制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加强园区内绿化建设,充分发挥绿化滞尘防尘功能,提倡使用工艺先进、噪声强度低的建筑施工机具;优化物流园区内外部路网建设,在园区周边交通干线两侧设置合理的防噪距离或建设生态隔离带、隔声屏障,保护交通干线两侧的居住区、文化教育区等敏感地区。

  附件:1.巴中市物流需求量分析

  2.物流节点投资强度估算

  
附件1

  巴中市物流需求量分析

  1.巴中市社会货运周转量需求预测。

  (1)回归分析预测法。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分析看出,巴中市货运周转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一定的关联性,因此,以历年数据为基础,根据回归分析得出:,R² = 0.9809

  其中:Y—巴中市社会货运周转总量,单位:亿吨公里

  X—巴中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图1:巴中市社会货运总量回归预测增长趋势图

  根据《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未来巴中市GDP年增长率为8.5%,经过计算得到巴中市2020年和2025年生产总值分别为753.84亿元和1133.52亿元。利用上述数学模型,预测2020年和2025年巴中市社会货运周转总量,见表1。

  表1:巴中市特征年社会货运周转量预测值
特征年 2020 2025
社会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48.56 57.41


  (2)时间序列预测法。

  基于巴中市货运周转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同样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根据计算分析得出:,R2= 0.9492

  其中: Y—巴中市货运周转总量,单位:亿吨公里

  X—年份

  图2:巴中市社会货运周转量增长时间序列预测趋势图

  利用上述数学模型,预测得到2020年和2025年巴中市社会货运周转总量,见表2。

  表2:巴中市特征年社会货运总量预测值
特征年 2020 2025
社会货运周转总量(亿吨公里) 53.39 59.93


  根据两种预测方法所得的数据,再结合分析巴中市未来农业、商贸流通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导向,得出巴中市特征年社会货运周转总量,见表3。

  表3:巴中市特征年社会货运总量预测值
特征年 2020 2025
社会货运周转总量(亿吨公里) 50.98 58.67


  2.巴中市全域物流需求量预测。

  物流需求量预测作为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规划布局等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提高物流规划质量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目前没有直接的物流作业量统计指标,如仓储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等统计值,并考虑到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且在一定程度上运输需求能反映物流需求,因此,这里选取货运量作为物流需求量指标进行预测。

  (1)预测指标体系的确定。

  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影响的研究,结合巴中物流业发展特点,本规划选取的物流需求量影响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和货运量(万吨),见表4。

  表4:2006-2016年巴中市物流需求量影响指标统计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GDP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货运量

  (万吨)
2006 146.08 55.37 1395
2007 176.12 65.11 1641
2008 213.95 79.96 2010
2009 238.32 94.98 2100
2010 280.9 114.3 2215
2011 326.67 135.4 2310
2012 372.4 157.4 2350
2013 415.94 180.3 2446
2014 456.66 224.12 2598
2015 501.34 254.47 2736
2016 544.66 287.42 3078


  (2)物流需求量预测。

  依据表4所提供的历史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巴中市全域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

  选择SPSS21.0中的分析/回归/线性命令,将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选入自变量列表框,将货运量选入因变量列表框,见表5。

  表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模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1 回归 924112.455 2 462056.228 4.123 0.0185
残差 443926.878 3 147975.626    
总计 1368039.333 5      


  从表5中可以看出,显著性检验p值为0.0185,小于0.05显著水平,表示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达到显著水平。

  表6: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数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p
B 标准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1169.436 76.500   0.000
GDP 5.032 9.951 1.456 0.0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54 18.193 -0.642 0.003


  从表6中可以看出,所有的p值都是小于0.05显著水平的,那么回归方程可写为:

  其中:Y—巴中市物流量,单位:万吨

  X1—巴中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X2—巴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根据《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未来巴中市GDP年增长率为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4%,经过计算得到巴中市2020年和2025年生产总值分别为753.84亿元和1133.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89.96亿元和943.38亿元。

  由此,得出巴中市特征年物流需求量预测值,见表7。

  表7:巴中市特征年物流需求量预测值
特征年 2020 2025
物流需求量(万吨) 6949 10697


  
附件2

  物流节点投资强度估算

  物流园区投资强度是园区集约化和规模控制的重要参数,下表8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全国物流园区投资强度的推荐性指标。

  表8:全国物流园区投资强度推荐指标
园区类型 投资强度(万元/亩)
货运枢纽型(陆港) 大于等于80
货运枢纽型(海港) 大于等于120
货运枢纽型(空港) 大于等于100
生产服务型 大于等于80
商贸服务型 大于等于60
综合服务型 大于等于100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机关,市法院,市检察院,

  巴中军分区。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1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